新華網廣州4月1日電(胡林果李俊豪)記者日前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在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上應用三維可視化輔助診斷系統,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風險和難度。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莊建表示,三維可視化輔助診療系統集混合現實、虛擬現實、3D打印三種技術于一體。該模式一是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前評估手術風險,制定出科學、詳細的手術方案;二是可以通過導航指引,讓醫生精準定位病灶位置、掌握病灶周圍情況;三是可以在手術后實時將CT、核磁共振等影像數據轉化成三維影像模型,有利于對患者后續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綜合病區主任岑堅正分享了近期采用三維可視化輔助診斷系統的手術案例。一名5歲的患者2年前接受過心臟手術,近期出現心臟內血流通道嚴重狹窄,岑堅正表示,由于小朋友心臟本身不大,而且出現嚴重狹窄的位置極其復雜,周圍重要結構多,準確地找到狹窄位置和周圍的雷區尤為重要。
為此,岑堅正采用了三維可視化輔助診斷系統來制定手術方案。術前把根據患兒CT結果重建的三維虛擬心臟裝到VR眼鏡中,然后把虛擬心臟放大到和房間差不多大小之后,醫生帶上VR眼鏡后,很快就找到了真正狹窄的位置,從而確定了最終的手術方案。
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小兒病區主任溫樹生看來,混合現實技術能有效提高手術效率。手術時,可以直接把虛擬三維心臟放置患者胸腔內,與實際心臟相重合。在系統指引下,醫生在手術時可以觀察到虛擬心臟內部,同時可以在手術臺上實時導航,手術時間相比以往能夠節省一半。